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對自身健康很有幫助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務于公賣局臺北啤酒廠的張先生,參加該啤酒場選派技術人員到國外深造的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及格。在出國前經某公立醫院體檢發現,罹患有像小孩拳頭大小的肺部腫瘤,因而不能出國。
張先生非常失望之余,一直懷疑診斷有誤;于是再到另一家醫院檢查,結果還是證實原來的診斷并無錯誤。當時年輕力壯的張先生得到這樣的絕癥,在人生絕望之余,多次打電話給當時任職臺東縣政府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魏姓同學便利用星期日趕到臺北和張先生見面,張先生向魏同學詳述相關絕望的詳情和悲觀感受。
并請位同學協助其后事,恰逢魏同學與前任馬偕醫院院長1949-55專精于癌癥臨床研究的呂革令博士系知交好友。當即建議前往訪求呂博士醫治,起初張先生說不愿再看醫生,以免徒增傷悲。但魏同學說先前已以電話請教過呂博士并安排好時間,張先生只好偕同前往呂博士住處造訪。
呂博士和張先生見面就說:「魏先生是我的好友,介紹你和我認識是我們緣份,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這個機會。
我請教你:『癌為什么叫絕癥,你可知道嗎?』」
張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呂博士又說:「人類醫治癌癥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第二條路是增加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癌無論用鈷60或其它藥物去消滅癌細胞,可是癌細胞還沒被消滅,好的細胞卻先被殺死。另無論用什么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癌細胞卻先吸收、讓癌長得更快;因此可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癥。」
呂博士又說:人類的聰明連登陸月球也都已經成功,但為什么沒有人去懷疑上述兩條治癌的路是在鉆牛角尖,另外找第三條路?
感謝上帝賜給我以往在馬偕醫院做癌癥方面的臨床實驗,并得院內各部同仁協助的機會,我發現癌癥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
長期素食、且生活接近自然的佛寺僧尼,由于體質都偏屬優質弱堿性,所以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癥的病例。
因此我大膽的斷定在弱堿性體質的狀態下,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甚至是無法生存的。
張先生我建議你從現在起少吃酸性的葷食類,多吃堿性食物,另外可吃綠藻和帶殼菱角湯,改變你的體質,并勵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規律;如果五年內不死、你就沒問題了,愿上帝祝福你。」
張先生依照呂博士的建議,認真改變吃的習慣,每天又吃綠藻、喝菱角湯,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一年后再到同一公立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腫瘤不但沒有長大、反而已呈現萎縮狀態,遂令醫院檢查人員驚為奇跡,五年后竟完全處于萎縮、至近于消失狀態。
經過了將近四十年歲月,現在張先生的健康情況完全正常,生活起居甚為愉快。
繼張先生之后,有位前臺東省立醫院總務課長陳添壽先生,同樣得到肺癌;魏先生得知后將張先生的經過轉告陳添壽先生,陳先生乃依照呂博士的建議進行改變體質,結果與張先生同樣治愈癌癥。
那時呂博士全家已移民美國,事后呂博士回來臺灣再與魏先生見面時,魏先生將張先生和陳先生的經過告訴呂博士,并提議由他們倆位親自向呂博士陳述,請呂博士發表其改變體質之自療成果報告。
呂博士謙虛地回答說:我年事已大,況且沒有臨床紀錄不能做為成果。
請魏先生轉告親友,如果友人認同的話,請他們繼續做體驗并廣為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