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灰指甲,醫學上稱甲真菌病,是由皮膚癬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疾病,導致指甲變色、增厚。它具有傳染性,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群體更易感。本文將詳細介紹其病因、防治方法以及幾個常見誤區。
一、灰指甲是什么病
灰指甲,醫學上稱為甲真菌病(其中,由皮膚癬菌引起的甲真菌病,有時也稱為甲癬),其本質是指甲(趾甲)遭受病原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需要說明的是,灰指甲并非由營養不良或遺傳缺陷直接引起。
雖然不同個體的易感性可能存在差異,但灰指甲本質上是一種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灰指甲的最主要病原體是皮膚癬菌(真菌),通常以紅色毛癬菌最為常見(圖1)。此外,少數病例也可能由念珠菌屬或其他真菌引起。
圖1:紅色毛癬菌菌落,沙氏培養基
灰指甲的感染通常始于甲板遠端邊緣(指尖方向)或甲板兩側與皮膚的交界處。真菌首先侵入甲板下或甲板表層,利用角蛋白作為營養來源進行生長繁殖。
感染后,受侵指甲(趾甲)會出現典型的改變(圖2):
1.顏色異常:這是最直觀的表現,指甲可能失去正常光澤,變為渾濁的白色、黃色、褐色甚至灰黑色;
2.質地改變:甲板會明顯增厚、變得松脆易碎,表面變得粗糙、凹凸不平;
3.嚴重癥狀:甲板與下方的甲床發生分離,形成空隙。隨著病情加重,患者可能感到輕微疼痛,甚至影響行走。
圖2:灰指甲的常見癥狀
二、哪些人容易得灰指甲
灰指甲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發病率更高。例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自然下降、指甲生長變緩,更容易感染致病真菌;同樣地,患有糖尿病或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也因其免疫力低下而面臨更高的感染風險。某些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態更容易誘發灰指甲(甲真菌病):
長期穿著密閉、透氣性差的鞋襪,或者在公共場所(如公共浴室、游泳池)頻繁赤腳行走,會使得足部長期處于潮濕環境,這為真菌的滋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足部多汗癥患者的汗液增多,也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營養基質,增加了感染風險。
既往患有足癬(俗稱“腳氣”)的人群需要特別注意,皮膚上的真菌可能蔓延擴散到相鄰的指甲,導致灰指甲的發生。
三、得了灰指甲,應該怎么辦
一旦確診灰指甲,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醫生將通過真菌鏡檢或培養明確致病真菌類型,必要時配合藥敏試驗等方式,以識別是否存在對常用抗真菌藥物耐藥的病原真菌,并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范圍及潛在的耐藥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通常建議首先選擇外用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如特比萘芬。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灰指甲的療程通常較長。手指甲感染一般需要堅持用藥6個月左右,腳趾甲感染(尤其大腳趾)則可能需要持續使用9-1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直到健康的新指甲完全替代病甲。這是因為藥物需要持續作用于正在生長的甲板,并等待健康指甲從甲根逐漸長出覆蓋整個甲床。如果治療時間太短,極可能導致治療失敗和復發。
如果感染較為嚴重或波及多個指甲,則需在醫生指導下聯合使用口服抗真菌藥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期間需要遵醫囑定期監測肝腎功能,以防范潛在的藥物不良反應。此外,激光治療等物理方法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而拔甲手術僅適用于少數特殊情況。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務必保持指甲及周圍皮膚的清潔與干燥,避免與他人共用指甲剪、毛巾、拖鞋等個人物品,以降低傳染給家人的風險。需要強調的是,不建議自行購買藥物或隨意中斷治療,否則容易導致治療失敗或復發。堅持規范治療是成功治愈灰指甲的關鍵。
四、如何預防灰指甲
灰指甲預防的核心在于減少接觸傳染源、破壞真菌滋生的有利環境以及提升個人防護意識,包括:
1.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建議每天認真清洗雙腳,特別是腳趾縫隙處,清洗后務必徹底擦干。日常穿著吸濕性、透氣性良好、尺碼合適的鞋襪,并及時更換,以利于濕氣散發。在天氣炎熱或腳部出汗較多時,應增加更換鞋襪的頻率。
2.去往一些公共區域可以自備拖鞋。在公共浴池、游泳池、健身房更衣室、鋪設地毯的酒店等潮濕且人員密集場所,盡可能全程穿著自備或一次性的拖鞋行走,避免赤腳直接接觸地面。
3.個人衛生用品必須專人專用。切勿與他人混用指甲剪、銼刀、毛巾、浴巾、拖鞋、腳盆等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足部的物品,家庭成員之間也應嚴格遵守。個人使用的指甲工具每次使用后最好進行清潔消毒處理。
4.積極、及時治療足癬。足部皮膚上的病原真菌感染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極易擴散蔓延至鄰近的趾甲。因此,一旦發現足癬癥狀,應盡早就醫進行規范治療,徹底清除皮膚上的真菌感染源。
5.特定人群需要增強防護意識。對于免疫力相對低下的群體,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患有其他基礎疾病者,更需增強防護意識,嚴格遵循上述各項預防措施。同時,積極控制好基礎疾病(如通過飲食、運動和藥物穩定血糖水平),這既能維持機體免疫功能,也能減少為真菌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從而降低感染風險。
預防灰指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一旦發現手指甲或腳趾甲出現顏色改變(如變白、變黃、變黑)、質地變厚、變脆、分離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斷。早期發現和干預是成功治療和防止進一步傳播的關鍵。
五、灰指甲的常見誤區
誤區1:灰指甲不治可以自愈
灰指甲不能自愈。
灰指甲由皮膚癬菌等病原真菌持續侵蝕甲板及甲床引起。導致灰指甲的真菌生命力頑強,可長期潛伏于甲組織內。一旦感染發生,真菌會持續侵蝕指甲,病情通常不會自行好轉,反而可能逐漸加重,并且可能導致指甲變形加重,甚至傳染給他人或身體其他部位(如皮膚)。
誤區2:和灰指甲患者握手會傳染
直接握手傳播灰指甲的風險極低。
皮膚癬菌等病原真菌主要通過接觸受污染的環境媒介傳播,如共用鞋襪、修甲工具、浴室地毯等。但若握手雙方皮膚存在破損,或接觸后未洗手即觸摸自身腳部,則存在間接傳播可能。日常社交握手無需過度恐慌,但需注重手部衛生,避免共用個人物品。
誤區3:灰指甲都是灰色的
灰指甲不都是灰色的。
病甲顏色取決于感染菌種及病變階段。除灰黃色外,還可呈現白色(淺表白色型)、棕色、黑色(受產色素真菌影響)甚至綠色(合并細菌感染)。甲板增厚、渾濁、脆裂是更普遍的病征。
誤區4:得了灰指甲,就一定要拔甲治療
灰指甲治療不一定要拔甲。
拔甲并非灰指甲的首選或常規治療方法,拔甲僅適用于甲板嚴重毀損、合并急性感染、或藥物無法滲透的頑固病例。單純拔甲并不能根治灰指甲,因為真菌可能存在于甲床、甲母質或周圍組織中。
拔甲后必須立即且持續聯合使用有效的抗真菌藥物。對于絕大多數患者,規范的藥物治療是首選。拔甲手術創傷大、恢復期長、痛苦明顯,且拔除后新生的甲板若未配合有效抗真菌治療,仍有很高復發風險。是否需要拔甲治療,需由醫生嚴格評估后決定。
誤區5:“偏方”可信嗎
灰指甲治療“偏方”不可信。
醋泡、蒜泥敷貼、不明中藥制劑等偏方,目前仍缺乏科學依據和嚴謹的臨床試驗驗證其安全性與有效性。這些方法通常無法有效殺滅深藏于甲板內部的真菌,延誤正規治療時機,甚至可能刺激皮膚引發接觸性皮炎、化學灼傷或繼發細菌感染,導致病情復雜。因此,仍建議去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