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發熱、口腔粘膜皰疹或潰瘍、手、足、臀等部位皮膚出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如腦炎、腦干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肺水腫、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二、什么病原體會引起手足口病?
腸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至少20多種A組腸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A16型(CV-A16)、柯薩奇病毒A6型(CV-A6)、柯薩奇病毒A10型(CV-A10)最為常見,其中重癥和死亡多數由EV-A71感染所致。
三、手足口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較輕,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復。患兒發病初期常出現發熱、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發熱1-2天后,在舌頭、牙齦和/或兩頰內側等口腔部位出現水皰,痛感明顯,這些水皰初期為細小紅點,后形成潰瘍。另外,多數患兒手掌、腳底會出現皮疹,皮疹通常不癢,有些皮疹帶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蓋、肘部、軀干等也可能出現皮疹。部分病例無發熱。
只有少數患者的病情會快速惡化,累及腦部、肺部和心臟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如腦炎、腦干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肺水腫、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四、手足口病是怎么傳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觸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環境而感染。患者發病后第一周傳染性最強。
五、手足口病主要在哪些國家和地區流行?
近二十年來手足口病主要在亞洲國家流行,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越南、韓國、泰國、柬埔寨等。我國是全球手足口病報告發病、死亡最多的國家。
六、什么時候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
我國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部分地區(尤其是南方)10-11月還會出現秋季小高峰。
七、哪些人群容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6月齡以下嬰兒因有胎傳抗體的保護發病較少,從6月齡開始發病逐漸增加,1-2歲兒童發病風險最高。低齡兒童發病后得重癥、死亡的風險更高。
八、同一名兒童會多次得手足口病嗎?
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患者會對感染過的腸道病毒血清型產生保護性抗體,因此,感染同一腸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復發病的幾率較低。但因多種腸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間無交叉保護,因此同一兒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腸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發生手足口病。
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