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炎炎夏日,暑期來臨,游泳池、海邊、河邊等有水的地方成了大家最愛。但是,在水邊玩耍有很大的隱患,很可能發生溺水事故。溺水嚴重威脅著安全,每年這時候,都是溺水意外高發期。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1、自然水域風險高:河流水流湍急,暗礁、漩渦多;湖泊有水草、淤泥和溫差易致抽筋;海洋有海浪、離岸流等危險。人工水域如泳池濕滑易摔,水深且無救生設備時風險大;水上游樂設施使用不當也會溺水。
2、個人因素包括:游泳技能不足或高估能力,遇抽筋、嗆水時易慌亂;突發疾病如心臟病、癲癇等;心理恐慌或過度疲勞。
3、安全意識不足是主因:兒童好奇心強,易接近危險水域;1歲以下嬰兒浴室溺水率高;成年人飲酒、服藥或空腹游泳風險大。
4、目擊者救援:非專業人員下水施救易發生意外,尤其在急流、海邊等危險水域。
意外落水如何冷靜面對?
落水后,首先要克服恐慌,避免慌亂掙扎,這樣只會加速體力消耗,加重嗆水,可以屏住呼吸,盡量放松身體,利用肺部的浮力讓身體自然上浮。
在水里保持平衡可以嘗試兩種姿勢:
一種是仰漂姿勢,身體仰面躺在水面上,頭部向后仰,口鼻露出水面,用嘴吸氣、鼻子呼氣,雙手自然張開,雙腿放松下垂。
另一種是水母漂姿勢:身體蜷縮,面部朝下,雙手抱住膝蓋,頭部處于水下時,自然緩慢吐氣,感覺背部浮出水面了,順勢推水,身體就會翻過來面部朝上,再順勢采取仰漂的姿勢。也可以不翻轉身體,需要換氣時,雙腳前后慢踢,雙手向前伸向下壓水,利用反作用力抬頭瞬間吸氣,再迅速恢復到抱膝的漂浮狀態。
全程要注意避免雙手上舉,不要試圖將雙手伸出水面,這會導致身體下沉。盡量減輕身體負重,如書包、鞋子等。
對溺水者急救 “控水法”可取嗎?
網上廣為流傳一張經典的溺水搶救照片,一個溺水的孩子被大人倒背著,一路奔跑,這種方法試圖通過倒立將溺水者肺部的水排出,所謂的“控水法”。但其實,這個方法是錯誤的。
大家誤以為溺水者在水中誤服了大量的水,而導致心臟呼吸驟停,其實并非這樣,相反,多數溺水者呼吸道內僅有少量的水,少部分人甚至幾乎沒有水。
溺水者的生命受到威脅主要是因為缺氧,溺水者如果沒有及時獲救,缺氧就一直加重,低氧血癥會迅速導致意識喪失和呼吸停止。
對溺水者急救的正確方法是?把溺水者救上岸之后,我們應該怎么做?
1、溺水者還有呼吸
我們要立刻判斷其生命體征,拍打溺水者的肩膀,查看是否有意識,觀察溺水者胸廓起伏,查看是否有呼吸。如果溺水者還有呼吸,意識清醒,可以給他蓋上毛巾保暖,并觀察是否有其他不適,再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2、溺水者昏迷
如果溺水者已陷入昏迷,沒有呼吸和心跳,我們要立即撥打120并進行人工呼吸及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A-B-C救援三個步驟
1.開放氣道
A指的是Airway,即氣道,是指心肺復蘇中開放氣道的步驟。將溺水者頭偏向一側,清理其呼吸道(口鼻內的水草、泥沙等)。
2.人工呼吸
B指的是Breathing,即呼吸,對溺水者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將患者鼻孔捏緊,用自己的嘴巴完全包住患者口唇,口對口給予2-5次人工通氣,每次吹氣持續1秒,同時觀察其胸廓起伏。
3.胸外按壓
C,指的是Circulation,即循環,是通過胸外按壓的方式進行人工循環的支持。
雙手掌根疊扣在溺水者兩乳頭連線中點,進行30次胸外心臟按壓,按壓頻率100-120次/分,按壓深度5-6厘米。
每進行30次胸外按壓,立即人工通氣2次,以30:2的比例對溺水者持續實施心肺復蘇。如果附近可以取得AED,應盡快使用。直至溺水者恢復意識和心跳呼吸,或醫務人員到達接替施救。
如何預防溺水?
除了掌握溺水急救的方法,家長們還要告訴孩子一些注意事項,預防溺水:
1、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識,未成年人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要有家長的陪同才能去游泳,溺水發生在一瞬間,如果沒有人看護去游泳會發生嚴重的后果。
2、選擇正規的游泳場所,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3、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待適應水溫才下水;游泳過程中,突然身體不適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