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呼吸困難是指患者感受到呼吸不暢、氣短或呼吸費力的一種主觀體驗。這種癥狀可能突然發作,也可能逐漸加重,常常伴隨著對呼吸不足的恐懼感,可能由多種系統的疾病或因素引起。
呼吸困難可能由不同系統的疾病或功能障礙引起,常見的原因有:
1. 呼吸系統
哮喘:氣道狹窄和炎癥導致氣道阻塞,引發呼吸困難,伴隨咳嗽、喘息和胸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如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氣道長期阻塞,導致慢性呼吸困難。
肺炎:肺部感染導致肺組織發炎和積液,影響氣體交換,引起呼吸困難。
肺栓塞:肺動脈被血栓阻塞,導致肺部缺氧和急性呼吸困難,常伴胸痛。
2. 心血管系統
心力衰竭: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血液在肺部積聚,引起肺部充血和呼吸困難,尤其是在平躺時癥狀加重。
冠心病: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心肌缺血導致胸痛和呼吸困難,尤其在體力活動時加重。
心包積液:心包內液體積聚,壓迫心臟,導致呼吸困難和胸悶。
3. 神經系統
中樞性呼吸抑制:如中風、腦干損傷、藥物過量等,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對呼吸的控制,導致呼吸節律異常或呼吸困難。
重癥肌無力:影響呼吸肌肉的神經傳導,導致呼吸肌無力,出現呼吸困難。
4. 消化系統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刺激氣道,引發呼吸困難,尤其是在夜間或平躺時癥狀明顯。
橫隔膜疾病:如膈疝,膈肌功能障礙導致呼吸受限,引起呼吸困難。
5. 血液系統貧血:血紅蛋白水平低,導致氧氣運輸能力下降,引發慢性疲勞和呼吸困難,尤其在體力活動時加重。
6. 精神系統
焦慮癥或驚恐發作:心理因素,如焦慮癥、驚恐發作、抑郁癥等,也可能引發或加重呼吸困難。此類呼吸困難通常伴有心跳加快、出汗、頭暈、手腳發麻等癥狀,并且在精神壓力大的情況下容易發作。
在呼吸困難的情況下,及時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1. 哮喘發作
讓患者保持坐立位,盡量保持安靜,避免過度緊張。如果有哮喘藥物吸入器,應立即使用,通常是短效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等。
如果癥狀沒有緩解,或情況惡化,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尋求幫助。
2. 心力衰竭
讓患者坐起,避免平躺,并保持安靜,減少身體活動。如果患者有醫生開具的藥物(如利尿劑、擴血管藥物),可按醫囑服用。
如果情況惡化,尤其是出現呼吸急促、咳嗽伴粉紅色泡沫痰或胸痛等嚴重癥狀時需要立即就醫。
如果病人發生呼吸心跳驟停,應盡快進行心肺復蘇。
3. 嚴重感染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這種情況通常需要立即送醫,因為可能需要氧療或機械通氣支持。在等待急救的過程中,盡量保持患者安靜,減少焦慮和活動。
4. 精神原因
如果懷疑呼吸困難是由于焦慮或驚恐發作引起的,首先嘗試讓患者放松,減輕焦慮情緒。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逐漸緩慢地吸氣和呼氣,有助于平復過度換氣癥狀。
如果患者無法自行緩解癥狀,且出現嚴重的不適,應及時就醫。
出現呼吸困難,何時應該就醫呢?如果呼吸困難伴有以下癥狀,應立即前往急診室或撥打急救電話:
嚴重的呼吸急促,無法完成簡單對話;
呼吸困難逐漸加重,且無法通過常規方法緩解;
胸痛、心跳異常、出汗或意識混亂;
出現臉色發青或嘴唇紫紺等缺氧表現。
如果呼吸困難持續存在,沒有顯著加重,但影響到日常活動,也應盡快就醫以排查潛在的健康問題。
如果患者經常因焦慮或驚恐發作而出現呼吸困難,應考慮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以有效管理癥狀,防止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